争鸣 :新闻教育十字路口 蓝翔技工vs 写论文专业户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争鸣 :新闻教育十字路口 蓝翔技工vs 写论文专业户 来源:南方传媒书院 指导老师:陈安庆老师 作者:颜志雄,魏晨骏,陈赟,王博,许晨星 蓝翔技校PK清华北大 蓝翔学生用挖掘机完成冰桶挑战,点名清华北大。 想火,还得自己会浇油。 蓝翔,又名“布鲁弗莱”或“不撸谢特”,全名是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。虽是技校,可究其风头,在国内学校中罕有媲美者,甚至可秒杀清华北大。虽然北方名校“纽伊斯特”在江湖上与其齐名,可它充其量也只是“南慕容,北乔峰”式类比,名为技校“双子星”,实力却不在一个量级上。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的经典名言众所周知,“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,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,蓝翔校长并非夜郎自大,在某些方面蓝翔确实超越清华北大。 拥有3万多名在校学生的蓝翔技校,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外打着招生广告,但这些广告似乎都是多余的。它的出名,往往是被动的,比如几年前便被外国佬认为是“黑客摇篮”扬名海外,那一句广告语“挖掘机哪家强,山东济南找蓝翔” 新闻高等教育伴随高校扩招大势也疯狂扩招,造成目前供大于求的现状。许多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得不进入销售、行政,甚至其他跟专业毫无瓜葛的行业中谋生。即使进入新闻领域的学生,也被视作“新闻民工”,干着最低级别的活。 反观一些高职院校,办学风风火火,技能在身的学生被用工企业一抢而光。这和新闻专业情形大相径庭。如果把高职教育的一些理念借鉴到新闻教育中,反而供不应求。 根据不同教育层次,一些院校专门以培养具有独特新闻技能的专门人才为己任,培养出更多的“新闻技工”来满足社会的需求,也不失为新闻教育的一条出路。 社会精细分工不断加剧,及早谋划,打破传统教育一刀切模式,针对个体采用适用教学手段,推进新闻教育改革。 “蓝翔体”的走红背后反映的是职业教育在我国所处的尴尬地位,网民们以蓝翔为话柄,隐含着俯视职业教育的心理。规范职业教育,扭转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,转变未成年人的择业观,任重而道远。 媒体是要能干活的,还是高学历不会干活的? 媒体分为官媒和市场化媒体,其实也都是党管的媒体。但在人们固有的思维中,高学历就好像样样精通,是真·学霸。 所以在媒体的招聘信息中,985、211高校毕业的传媒学生自带名校光环,这个buff就像开挂一样,领先普通高校的学生进入单位,并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。可媒体不养闲人,能不能干活几篇稿件就可以看出实习期的学生有多少斤两,弱肉强食、适者生存才是充满战斗力的媒体的运行法则。 “学而优则仕”的思想依旧影响着读书人,但文凭就是铁饭碗已经不再适应市场化经济。不排除有高学历又能力强的人,不过有些传媒类学生一方面通过高学历为自己镀了一层金,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自身能力不足,黯然退场。这一波操作反而使媒体选拔真正人才的效果大打折扣,造成资源的浪费。 前段时间,一个名为“985废物引进计划”的小组悄悄成立。 5月10日组建至今,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已经有六万多人加入了这个小组,“67753个five(废物)在此聚集”。 昔日神童也会陨落。魏永康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,13岁进入重点本科大学,成为湖南年龄最小的大学生;17岁就考入中科院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。他的母亲曾学梅认为,孩子只要读书厉害,将来一定有出息。为了不让儿子耽误看书的时间,曾学梅亲自给他喂饭。魏永康一直到高中甚至大学,都是母亲“陪读”,照顾饮食起居。最后导致魏只是一个拥有高学历但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书呆子,那就更别说去工作了。不过后来魏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,才慢慢走出来。 可能某些工作高学历没能力的学生还能在里面浑水摸鱼。但在媒体里不行,媒体是新闻的生产厂,一刻也不能停。媒体里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闻产出,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,才不会失去其权威性和公信力。媒体里的每一位都应该是战士,武士。学历再高但实务不行在业界是混不了多久的,劝这些人还是少来业界,或者提升硬实力,证明自己文武双全。因为媒体要能干活的,花拳绣腿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。 在媒体上班:985只会写论文要烧香供起来吗? 首先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,学界与业界,分别对应的是高校和媒体。如果在高校,会写论文、搞科研课题,这种传媒类学生还是很厉害的。不仅会迎来同学羡慕的目光,更会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。因为论文的B格高,折磨着同学死去活来的论文能被厉害的人征服,足以在同学圈里傲视群雄。老师也愿意指导这类同学,花更多的精力与其携手搞论文。论文发表越多,升职称越容易。 在古代,官老爷下乡就要搞得热热闹闹的,全乡提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。打扫卫生,张灯结彩,敲锣打鼓,抬起大花轿,老百姓恐惧地看着官老爷,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,大肆显摆。《范进中举》中范进中举后,他的岳父,却一改当初嘲讽的模样,竟然开始对范进极力恭维奉承;张乡绅也坐着轿子前来拜会,和范进称兄道弟,还送了房子和银子给他;那些一开始瞧不起范进的人,也全都过来贺喜,对他也是百般讨好。 在媒体里上班,同样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。媒体人事处看到了求职者985的高校学历,暗自窃喜,以为单位捡到宝了。甚至自己内心有自卑感,固式思维认为自己及媒体里的其他人技不如人。看到人家论文功底雄厚,乃是不出世的奇才,视如珍宝,便当作大佛烧香供起来。 985高校的某些学生心高气傲,高考这道分水岭已经将他们分到了所谓的金字塔顶尖,在浓郁的学术氛围里娇生惯养,到了传媒江湖却水土不服。连基本的记者也做不好,心里还想着能凭借自己的招牌能当个管理干部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,见什么人说什么话。论文这一套新闻不吃,老百姓不关心。孤芳自赏的路在业界只会越走越窄,得不到支持。 如果还有媒体认为只会写论文985“高材生”是他们宝中宝,将他供养。那么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,我们拭目以待。 职业教育就低端了?蓝翔技工式培养真的一无是处吗? 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中,职业教育就是“差生教育”。政策虽然不是这样界定的,但某些政策造成的后果就是这样。 就拿初中毕业生升学政策来说,各地几乎无一例外都以文化成绩优劣作为分流依据,文化成绩达不到普通高中录取线的学生才不得不进职校就读。职业教育真的就低端了吗? 但我们今天告诉大家,不一定!我们慢慢跟大家分析。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第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,第一产业比上年同期下滑3.2%,第二产业9.6%,第三产业5.2%。 经济表现直接影响到就业,1月份的全国调查失业率达5.3%,2月份达6.2%,环比分别上涨0.1和0.9个百分点。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,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.3%,以此计算,根据2019年的就业弹性数据,相比2019年,2020年约有780万人的就业将受到疫情的影响。 除了失业的规模变大外,疫情还给就业市场带来一些其他变化,首先是职业水平流动的需求增加,疫情期间许多人放弃原来的工作转而到其他行业寻找工作;其次是跨区域就业流动的需求下降,疫情影响下许多人只能在当地找工作,进而放弃了外地的工作机会;最后是工作形态、工作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,远程办公、非正式务工变得更加普遍。职业教育由于长期的路径依赖,对这些新增加的需求的应对能力存在明显不足。 值得关注的是,调查显示,职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其实只是一种假象。 其一,教育向社会提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不够,用人单位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,没有其他选择; 其二,职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低,基本都是中、低端就业; 其三,职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稳定率并不高,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。不少企业老板感叹:职校毕业生不仅文化素养低,职业素养也差,职业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太少了。 初期的工业发展。主要以低端产业为主,比如服装鞋帽,五金家电等等产业。这些产业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。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就是需要人多。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要求较低。在当时这些行业使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!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就业。但是,在这些行业中,有一些岗位需要简单的技术培训。例如:厨师。挖机。美容美发。电脑等等岗位。 这个时候职业教育开始兴起。技术培训迎合了市场的需求,出现了很多的培训学校,也吸引了大量的对技术渴求的青年进入学校培训学习。这就是职业学校的前身。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,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,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,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,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——职业教育学的发展、改革与创新的,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。在诞生了像黑格尔、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、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,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。 一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。德国学生很小就具有职业意识,而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,很多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反感情绪,因此我国必须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:一方面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出力度,借鉴德国财政政策,实现对职业教育的全覆盖,强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出力度,尤其是在财政、科技等方面给予支持。目前,社会中存在轻视职业技能的观念,认为职业教育属于低端教育,以后当工人会被看不起,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学习职业技能。为此,国家要改变社会观念,形成重视职业技能的氛围,鼓励人们参与到职业教育中。 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。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,虽然我国实施了许多教师素质提升行动,但是与德国相比,我国教师队伍的质量还存在不少的问题,因此我国要着眼于制造强国战略,结合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教育培养机制,国家站在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,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参加实践锻炼,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,要将绝大部分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给予科研者。 三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机制。首先,从法律角度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,同时也要解决企业后顾之忧,包括从政策、税收等方面减轻企业压力,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。国家要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,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依据。 当然,除上述几种启示之外,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从教学课程设置、教学手段以及财政政策等方面入手,积极借鉴德国的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模式,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,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,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,不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,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。 不得不说,如今的蓝翔技校,可谓是中国最富盛名的学校,没有之一。在无数段子手和“热心”转发者的助推下,“高级技工哪家强,中国山东找蓝翔”已经成为了全民津津乐道的口头禅。抛开炒作的因素,如果我们能冷静去思考下蓝翔的模式,也许我们能从蓝翔身上真的学到不少东西。 新闻单位是要论文写手,还是要高级技工? 只需一页黄纸,就可纸上谈兵,话王侯将相。在学界,这一页黄纸可不简单,不可取笑纸上谈兵。这纸上之功,大有深浅! 新闻究竟是要所谓的论文写手,还是真正的老司机? 在这样一个有些奢靡、有些浮躁、有些功利的年代,985、211固然成为了很多人的装饰,论文的数量成为了一些人的评价标准。名、利成了衡量因素。这些可以成为一个衡量标准,但真的可以作为分割线吗?新闻单位又真的需要哪些名校的论文写手吗? 当论文写手们高谈阔论,说着所谓高大上的词汇,做着民生新闻,显然是可笑的。眼高手低,高谈理论是无用武之地的,纸上得来终觉浅,觉知此事要躬行。 要想将新闻写得如火如荼,读之有色有声,思之启人心智。要的是静下心去,去练,去写,去采访。新闻单位真正需要的是“技工”,有着真正的专业素养,过硬的本领。采访扎实,文风朴实,证据说话,客观真实才能真正写出好文章。付出和耐心终有所期,没有一个成功可以简单复制,孕育必须要有一个过程。成长、成材、成功其实就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修业。不要主观上去追求高学历,“名校“门槛,以利谈,能带来利益的才是真正的好员工。所以新闻单位在面对论文写手时所需的不是论文的数量,应是扎实的技巧,真正的本领。 过高追求高学历,是不是自抬身价脸上贴金? “硕士满大街,保洁本科起”“985、211一抓一大把”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,有的人说这是在制造生活焦虑,也有人说这就是现实生活的样子。但是学历的影响真的已经可以限制年轻人前进的脚步了吗?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标题党,例如“211大学实习生月入3000+,工作困难,生活紧迫”或者“快递小伙子月入过万,老家买房结婚”这样的的标题经常被放在一起当作对比,(没有对211大学或者快递职业不尊重的意思),前几年我看见过最有趣的新闻是“北大毕业学生回老家创业开猪肉店”北大高材生毕业卖猪肉,卖出了北大的水准! 2000年,北大中文系一个叫陆步轩的本科生毕业后“投笔从戎”,操起切刀去卖猪肉,经媒体热炒后,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人生价值大讨论,至今余波未平。陆步轩的事迹在网络上火了以后,网上对他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,有人认为:北大毕业生、高考状元都混到了卖猪肉的地步,这究竟是证明读书无用呢还是证明这个人能力不行呢?但也有很多人认为:“卖猪肉”怎么了?卖猪肉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工作,人家自食其力为了生活而奋斗,用得着外人对他指指点点吗?然而大多数人看到的都只是“北大毕业生卖猪肉”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陆步轩早已将“卖猪肉”企业化,他和北大同学陈生合开的企业从养猪到卖猪一体化,将卖猪肉这一行列做到了极致! 我们经常忘记能力和知识储备到底和学历有没有关系,甚至是这些关系微乎其微还是会发生很大影响。如果用学历来定义自己,那我们的自我价值观难道就要被从此束缚了吗? 学历歧视大可不必: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不同需要 近日,一作者因非双一流高校的作者被退稿的通知引发网友热议,连学术也不论内容只讲出身了吗?双非的作者就一定写不出符合期刊要求的稿件吗?如今学历歧视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化。僧多粥少,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,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也在水涨船高,在用人条件方面对相关院校、学习方式都做出了限制性要求。甚至有的企业招聘前台也要求985毕业。 教育部发布的《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也谈到在校园招聘时,不得发布“性别、民族、院校、学习方式(全日制和非全日制)等歧视性信息”。不同单位,不同的岗位对人才需求是不一样的,用人单位在招聘之初要首先明确招聘的目标,清楚什么样的人选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,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也是不一样的。盲目进行“院校崇拜”,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更无益处。企业招聘应该关注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和与岗位匹配度,而这些都不是可以单单从毕业证上的校名看出来的,需要企业将眼光放得长远些,拿出时间和成本去给求职者一些试错和改正的机会,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其能力。用人单位过分倚重学历来决定求职者的去留,盲目地进行学历歧视是大可不必的。 新闻行业不仅需要专家型新闻研究学者,更需要众多提供新闻讯息的专业性新闻记者,不同单位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。根据不同教育层次,一些院校专门以培养具有独特新闻技能的专门人才为己任,培养出更多的“新闻技工”来满足社会的需求,是新闻发展需要的。比如,可以专门培养排版技术人员,具有新闻意识和技术优势的新闻网络策划、制作、推广人员,还可以培养专门视音频制作人员等等。 社会精细分工不断加剧,新闻行业也不例外。同样是编辑,不同岗位需要能力相对不同,包括新闻、视频、图片、文字、音乐、平面、客户端编辑等,体现岗位的细分化特点。融合媒体时代需要传媒人才具备整合传播策划能力。既要擅长融合产品多形式内容生产,又要精通各种介质的融合分发。传统的单一能力不太胜任媒体人才需求,不但要“一招鲜”,而且要“百招全”。既熟练掌握传统新闻采写编评等基本能力,又掌握图片、视频编辑处理能力和编程、运营能力的人才将会大受各类媒体青睐。 打破传统新闻教育一刀切模式,针对个体学习层次采用适用教学手段,根据行业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,不失为新闻教育改革的良方。 学界如何培养人,是否要对接业界需求? 新闻学界如何培养人,这个话题三天三夜都不一定争论得完。 学界:“我们这是培养人的地方,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还不清楚吗?” 业界:“瞧瞧你们这都培养了些什么人?” 华山论剑,谁才是天下第一? 新闻学界与业界的脱节饱受新闻人诟病,近年来,也在不断改革,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方案。 但有一个不变也永远不会过时的标准是学界培养人才要为业界服务,并对接业界需求。新闻是一个实践性、操作性强的学科,业界研究新闻理论的人只能占少数,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投身业界,在业界闯出一片天地。 学界不可本末倒置,学界的研究也要为业界服务,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。理论源于实践,理论为实践服务。学界不可闭门造车,要深入业界调查,才能知道业界需要什么,否则只是纸上谈兵,自欺欺人。 当学界认清定位后,还要引进业界人才,完善师资队伍结构。似乎高学历的老师进高校更容易,但大多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的老师,却没有实践能力。博士不会写一则消息,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可能会走上该老师的道路。受学历影响,业界摸爬滚打、经验丰富的传媒老司机被拒之门外。即使进入了高校,也在职称方面弱人一等。 学界首先要培养能干活的人,新闻实务不能落下。采写编评是基本功。为了避免学生从业后上手快,但是后劲不足的问题,还需要提升文学素养,开阔眼界。既要学好专业课,还要学通识课。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被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新闻学院的典范,他们的做法是,毕业生新闻专业课学分仅占总学分的33%,70%左右的学分必须从文、商、法、史等其他学科选择。在业界,跨专业的学生从事新闻工作,经过几个月的熟悉期后,反而在他们学习的专业领域做出优质垂直新闻。这种现象更要倒逼新闻学界提高新闻学子的竞争力。 学界跟进业界最新动态,培养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人才,适应新形式的发展。提升新闻学子的多种媒体的业务能力迫在眉睫,同时学界还需与业界建立良好合作、相互促进的模式,输送新闻学子在媒体实习感受新闻的价值,并深入社会,采集、发掘新闻要素,实现新闻的价值最大化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独立工作能力,出色的写稿能力和抗压能力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,在实践中培养业界需要的高质量人才。 更多精彩内容 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舆论监督报道的采写 桌下交易,权力寻租,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的权力有多大? 洪灾来临,你的一无所知都怪媒体集体失声? 长安面包撞上600万劳斯莱斯,撞出的又何止贫富差距? 教育部说今年毕业生搞自媒体都属于就业啦!你怎么看? 报名啦 | 南传创始人陈安庆教授亲自为你带来财经新闻考研盛宴 新闻黄埔 记者摇篮
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
前往“发现”-“看一看”浏览“朋友在看”
看一看入口已关闭
在“设置”-“通用”-“发现页管理”打开“看一看”入口
我知道了
已发送
取消
发送到看一看发送
争鸣 :新闻教育十字路口 蓝翔技工vs 写论文专业户
字
发送中
微信扫一扫
使用小程序
取消 允许
取消 允许
微信版本过低
当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该功能,请升级至最新版本。
我知道了 前往更新
确定删除回复吗?
取消 删除
知道了
长按识别前往小程序
本站仅按申请收录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若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
觉得不错,分享给更多人看到
南方传媒书院 热门文章:
干货|新华社总编室:两会报道规范用语,别用错了
征文| 讲故事需要把握的几个“度”
干货 | 这些新闻写作技巧你知道吗?
干货 | 好标题——如何让人眼前一亮
干货|纸媒老矣,尚能饭否?
干货|新闻标题制作的艺术
原创|选择“新闻”你累了吗?
干货|如何写出“不一样”的新闻
特稿|孙文麟的结婚大作战:我们不是妖怪
特稿 | “限韩”“抗韩”,谁的闹剧“爱”了什么国
南方传媒书院 微信二维码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 分享这篇文章
南方传媒书院 最新文章
争鸣 :新闻教育十字路口 蓝翔技工vs 写论文专业户
新闻媒体如何正确报道高考?
别踩红线,攻击官方媒体机构或被封号,自媒体和社交媒体注意了!
汪涵代言产品翻车,公众人物代言翻车要负责吗?
官方定了!“电商主播”、“带货网红”叫“直播销售员”!
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舆论监督报道的采写
桌下交易,权力寻租,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的权力有多大?
洪灾来临,你的一无所知都怪媒体集体失声?
长安面包撞上600万劳斯莱斯,撞出的又何止贫富差距?
教育部说今年毕业生搞自媒体都属于就业啦!你怎么看?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
(function(){ 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 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 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 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 } else { 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 (function(){ var src = (document.location.protocol == "http:") ? "http://js.passport.qihucdn.com/11.0.1.js?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":"https://jspassport.ssl.qhimg.com/11.0.1.js?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"; document.write(''); })();
作为汽车消费者,我们期待安全的买车、用车环境。不过,如果说别的危险影响到的只是我...
最新 精选 区块链 汽车 创意科技 媒体达人 电影音乐 娱乐休闲 生活旅行 学习...
城市配送,作为物流配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,随着电商购物越来越...
黄宗泽和杨峥 明星网资讯 ...
荣耀20系列旗舰登陆国内市场 华为遭遇美国商务部堵截的消息已经传播很...
#是新一代的智能设备,通过终端软件控制、网络信息传输和多媒体终端显示构成一个完整...
网络新闻发布平台哪家好 新闻源发布...
新闻源是指符合搜索引擎种子新闻站的标准,站内信息第一时间被搜索引擎...